為落實呼倫貝爾市“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 著力創建北疆文化建設特色品牌專題調研工作方案”精神,由呼倫貝爾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李文閣,呼倫貝爾學院民族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孟松林,呼倫貝爾學院民族歷史文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梁云等人組成的第一調研組于2024年11月5日至6日赴扎賚諾爾區,開展“呼倫貝爾市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時代特征、地域特點和工作重點課題˙融合之路”實地調研考察。
5日下午,調研組來到扎賚諾爾博物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了扎賚諾爾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并參觀了館內扎賚諾爾歷史文化展廳、呼倫湖生態濕地展廳、煤炭展廳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展廳等四個基本展廳。了解了扎賚諾爾萬年歷史文化、千年草原文明、百年礦山歷程。


參觀結束后,調研組與扎賚諾爾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張興旺,扎賚諾爾區委常委、政府副區長(掛職)宋鐵勇,扎賚諾爾區文旅廣局局長姜鑫,扎賚諾爾博物館館長孫祖棟等,就有關北疆文化建設和發展情況進行了座談。

6日上午,調研組在宋鐵勇等陪同下,考察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蘑菇山北遺址。蘑菇山北遺址不僅是舊石器遺址,同時也是鮮卑歷史文化遺址,探明幾十座鮮卑墓葬,搶救性發掘13座。隨后考察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扎賚諾爾墓群,探明百余座鮮卑墓葬,共清理發掘了64座,呈現出典型鮮卑葬俗,絕大多數為仰身直肢單人葬,墓坑大部分有蓋無底。


拓跋鮮卑發祥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的大興安嶺北段。東漢初期,拓跋推寅率部從茂密的大興安嶺林區向西南遷至“大澤”所處的呼倫貝爾草原,在此居住生息了9世(約200年),拓跋鄰、詰汾率領拓跋鮮卑繼續遷徙。
本次調研地點為歷史文獻記載的“大澤”所在地區,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黃帝之孫與內蒙古北疆文化源流研究”課題建設中有關拓跋鮮卑歷史文化研究、拓跋鮮卑考古研究等方向的調研,對進一步深入挖掘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歷史、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北方民族形成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起到了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