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3個“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我校緊扣“ 開展誠信教育,共筑消費滿意”主題 ,在3月10日至3月15日期間,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普法宣傳活動。
普法宣講,筑牢師生權益“防護網”。3月10日至3月14日,法學與經濟管理學院“法潤北疆”宣講團師生深入二級學院,圍繞消費者的八大權益、防范金融風險、識別詐騙手段等內容開展宣講5場。幫助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增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用正確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月14日,法學與經濟管理學院教師張婧以“00后消費觀背后的維權密碼”為主題,結合年度維權熱搜大數據及AI換臉詐騙等典型案例為切入點,深入剖析了00后群體的消費觀,通過專業解讀與案例剖析,為大學生講解了新型消費場景下的維權之道;浦發銀行呼倫貝爾分行職員朱曉旭,以“筑牢社會反欺詐防線 守護幸福和諧校園”為主題,結合真實案例,介紹了電信詐騙的常見手法、幫信罪的常見表現和高發的詐騙手段等。通過以上兩場專題講座的輔導,切實提高了我校師生的風險識別與防范能力。

送法入社區,共筑誠信消費“生態圈”。我校師生深入博雅社區商鋪,開展宣傳活動,聚焦消費領域常見問題,對商鋪經營者進行誠信宣傳,引導商家重視品牌信譽,助力構建良性互動的消費關系。同時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宣講,通過圖文結合的案例分享,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講解相關法律知識,形象揭露商家套路,為居民提供證據留存方法及投訴渠道等實用信息,引導居民識別消費陷阱。

以賽促學,多維普法激發參與熱情。學校還舉行了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同學們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法律法規知識、消費陷阱防范、維權案例剖析、企業責任等角度展開演講和知識比拼。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消費維權意識。


下一步,我校將繼續秉持普法為民,服務社會的理念,持續開展相關活動,為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貢獻力量,讓消費維權意識深入人心,為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消費環境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