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發現》欄目播出專題節目《星熠北方》,展示了呼倫貝爾地區作為中國北方游牧文明發祥地的深厚歷史底蘊。節目中,我校民族歷史文獻研究中心專家孟松林、白勁松的多年研究成果獲得呈現,彰顯了我校在民族起源、文化傳承等領域的學術影響力。
節目中,我校民族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孟松林主持的“蒙古族源”重大項目發現——崗嘎墓地,其發掘歷程與珍貴文物在紀錄片中首次系統性公開展示。獨木棺、樺樹皮箭囊等考古實證,通過央視鏡頭的細膩捕捉,有力地佐證了現代蒙古族與古“蒙兀室韋”部落的淵源,使一段塵封的民族起源史清晰地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同時,白勁松研究員在片中擔任了文明闡釋者角色。他指出,從拓跋鮮卑的南遷之路到蒙古族的尋根之旅,呼倫貝爾始終是民族融合與文化交匯的重要舞臺。他提出的呼倫貝爾作為“歷史起源、民族搖籃、生態樂園、幸福家園”的四位一體定位,以及所推動構建的“融合之路”文旅品牌,通過紀錄片的傳播,已成為一張熠熠生輝的文化名片。

此次央視節目的播出,不僅是對呼倫貝爾歷史地位的肯定,更是對孟松林教授、白勁松研究員多年來扎根北疆、潛心研究的認可。他們的工作,讓沉睡的文物“活”了起來,讓草原文明從學術研究走向公眾認知,進一步強化了呼倫貝爾在中華文明譜系中的獨特地位。
未來,民族歷史文獻研究中心將與呼倫貝爾學院科研團隊共同開展對北方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動更多成果轉化與傳播,為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增強文化自信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