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蒙古學學院在崇文樓B221教室舉辦“AI賦能教學創新,共探創新路徑”專題教研活動。活動聚焦人工智能技術與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學院副院長小花、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系主任包薩如拉、教師文慧分別作專題分享,學校教學督導組專家全程參與并給予專業點評。
活動中,包薩如拉以《踐行OBE教學理念,以AI賦能教學研討——〈蒙古族民間文學概論〉課程的AI賦能與教學方法創新路徑探索》為題,系統介紹了課程改革的實踐路徑。她展示了學生運用AI技術制作《江格爾英雄史詩》動畫及配音的成果,通過智能繪圖工具還原史詩場景、AI語音合成技術模擬史詩說唱韻律,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創造性結合。包薩如拉指出,AI技術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跨學科實踐能力,更激發了其對民族文化的深度理解與創新表達。隨后,大學寫作課教師文慧以“AI賦能大學寫作課程的教學實踐”為主題,分享了他在課程中引入AI輔助寫作工具、智能評閱系統等技術的具體做法。他指出,AI技術的運用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還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寫作水平。他的分享讓與會者對AI在文科教學中的應用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小花圍繞“AI賦能《中學蒙古語文教學技能訓練》課程及數字人課堂應用探索”進行了發言。她介紹了如何通過AI技術模擬真實教學場景,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實踐體驗,以及“數字人”在課堂教學中的初步嘗試與效果評估。她的分享展現了AI技術在師范教育領域的廣闊前景。
活動最后,學校教學督導組專家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了點評。專家們對學院在AI賦能教學方面的積極探索與顯著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就如何進一步深化AI技術與教學融合、提升教學質量提出了寶貴建議。專家們強調,AI技術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學院應繼續加大投入,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培養更多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此次教研活動不僅為蒙古學學院的教師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也為學院未來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蒙古學學院將繼續秉持創新理念,積極探索AI賦能教學的新路徑,為推動教育現代化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