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科技教育政策,10月12日,礦業與化學化工學院化海實踐宣講團再度攜手呼倫貝爾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協會,于科技樓分析化學實驗室成功舉辦“化學科普進校園”實驗探究活動。本次活動以“趣味實驗激發科學興趣”為核心,通過直觀生動的化學實驗,引導青少年感受化學魅力,助力其科學素養提升。
活動由宣講團成員全程組織主持,不僅吸引了多所中小學志愿者踴躍參與,學院相關負責人及指導教師走進現場觀摩指導,為活動順利開展提供支持。
活動開始前,宣講團成員率先開展實驗室安全知識專題講解,重點強調幾項核心規范:進入實驗室必須全程穿戴實驗服與護目鏡,操作中需嚴格遵循試劑取用標準流程,若不慎接觸試劑則需立即用清水沖洗。通過清晰明確的指引,幫助同學們筑牢“安全實驗”的首要意識,為后續探究環節筑牢基礎。
隨后,宣講團精心設計并演示了多個趣味化學實驗。碘鐘實驗里,幾種無色溶液混合后,會精準地按照“無色—琥珀色—藍色”的節奏循環變色,宛如神奇的化學時鐘,宣講團成員借此細致講解了氧化還原反應速率的調控原理,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化學反應的奇妙節奏;甘藍水變色實驗同樣精彩,用紫甘藍汁液制成的指示劑,在接觸白醋、肥皂水、純凈水等不同酸堿性溶液時,分別呈現紅、藍、紫等色彩,學生們親手操作時,看著溶液不斷變幻顏色,興奮地相互討論,在實踐中清晰理解了酸堿指示劑的作用;還有蠟燭燃燒產物探究實驗,學生們通過將干冷燒杯和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先后罩在燃燒的蠟燭上,觀察到水霧和渾濁現象,從而推導得出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結論,深入掌握燃燒反應的原理。
實驗全程,宣講團成員耐心講解每一個實驗的科學原理,手把手引導學生規范操作儀器,對于學生提出的“碘鐘實驗為何能循環變色”“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能當指示劑”等問題都一一細致解答,現場學生參與熱情高漲,互動不斷,在趣味實驗中收獲了豐富的化學知識。
本次活動不僅為中小學青少年搭建了沉浸式課外科學體驗平臺,更幫助他們深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點燃學科興趣,達成了優質的科普教育成效。參與同學紛紛反饋,親手操作實驗、近距離觀察奇妙現象的過程,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化學的趣味與魅力,也進一步激發了對科學探索的濃厚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