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蒙古學學院陶龍、青春、包薩如拉、文慧、斯琴圖雅等老師帶隊,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30名學生,開啟草原文化研學之旅,先后走進鄂溫克族自治旗錫尼河東蘇木布里亞特博物館與陳旗五彩童年基地,在參觀與實踐中感受游牧文化魅力。
在布里亞特博物館,師生們通過館內豐富的文物展陳、詳實的文字介紹及講解,系統了解布里亞特蒙古族的歷史淵源、民俗傳統與文化傳承脈絡,直觀領會草原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為后續實踐學習筑牢理論認知基礎。

抵達陳旗五彩童年基地后,研學活動轉入深度實踐環節。首先,基地創始人敖日格樂圍繞游牧文化展開專題講解,從傳統生活方式到文化內涵,為學生們帶來生動鮮活的“戶外課堂”。隨后,學生們親身參與多項特色實踐活動:學習熬制傳統奶茶,掌握原料配比與火候控制的傳統技巧;走進草原撿拾牛糞,理解其在游牧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與生態意義;共同協作搭建蒙古包,在動手過程中感悟草原民居建筑的獨特智慧與民俗內涵。

此次研學活動將理論學習與實地實踐、文化講解與動手體驗緊密結合,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學生走出課堂、貼近文化本源,不僅深化了對游牧文化的理解,更提升了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的能力。